阅读记录

《被朝臣听到心声后》

10. 010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是抵挡不住勋贵武臣的拳头的,所幸淮海侯没有打第二拳的机会就被制住了,余深不至于落到眼歪口斜的凄惨境地。

赵嘉陵登基五年,头一回见有朝臣在朝会上暴起,这可不是说小话或者打瞌睡一类的“御前失仪”,非三言两语就能揭过去的。淮海侯和余深一并被下狱收监。

淮海侯被押出去的时候还咧着嘴笑,显然是不在意责罚的,从国公爵被贬为侯爵,也没见他汲取教训。至于余深,那是一个涕泗滂沱、泪如雨下。淮海侯那一下实打实的,他的面颊高高肿起。朝臣都不忍心看他那副惨样,可一个替他求情的都没有。

能听到皇帝心声的知道余深小人行径,哪敢多说什么?

至于听不到的,看着淮海侯那渗人的笑,在打个寒颤。在朝堂上斗殴,得多大的仇恨啊?要是瞎掺和被淮海侯记恨上,那以后就别想睡得安稳了。真要替余深求情,那还是悄悄地递折子吧。

在淮海侯和余深被拖下去后,朝堂上是非一般的静。

藐视天威,目无君上,拖出去当场打死都可以。

赵嘉陵看着阶下拱动的头颅,眸光平静。

淮海侯这举动有损皇帝的脸面,但赵嘉陵不在乎。要是真刀实枪地打上一场,看头也比看这一堆战战兢兢不敢言的脑袋多。

明君系统也没吭声。

它也没有算到淮海侯会这么不体面。看着底下群臣的反应,它再度提起斗志,宿主的情况哪里没救了?她还是有做明君潜力。

宿主认为自己没有皇帝的威严,倒不是体现在群臣蔑视她、只吹捧谢兰藻这种事情上;而是没法将朝廷变成她的一言堂,她想做的事情不是一道口谕就有人办妥的,反而处处受阻。但朝臣的存在就是制衡皇帝脑子一抽抽,做出什么不切实际的事情来。要不然让没有才能或者刚愎自用的可劲作妖,不就完蛋了。

诡异的沉默被孟宣和慷慨激昂的语调打破,既然从陛下的心声听到了余深的罪行,那当然得追击了!这种蠹虫怎么能名列朝堂?反正余深现在也不能自辩。

谢兰藻奏道:“余深有罪,人神同疾,今已收监,伏请三司勘鞫,考其罪名。”大雍太.祖开国,以中书舍人、给事中以及御史组成三司,察天下冤滞事。在太宗朝三司转移,由尚书刑部、御史台以及大理寺共理,亦号“三司”。

【宿主,这不是完成任务的好机会吗?反正不需要您动脑子,底下会有人查的。】明君系统说。

赵嘉陵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谢兰藻使绊子,听了系统描述的内容,她也觉得余深不是个东西,恨不得淮海侯多捶上两拳。她清了清嗓子,道:“准。”

只要过了朝堂扯皮阶段,确认将人收监调查了,事情推进得也就快了。至于余深的那些朋友、学生,打听到了一点风声,说余深御前失仪,与淮海侯斗殴。那他们还能说什么?难道说别人诬赖余深?还是说文武百官们都是眼瞎?想要替余深奔走鸣冤,就得将目光放在另一个人身上。

可淮海侯跟余尚书不是儿女亲家吗?

这又是什么事儿?

难道是家事闹大了?

这么一想,蠢蠢欲动的人有些退缩,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余深是因为铮铮铁骨上谏言被收监,他们还能发挥一下“清流”和“士议”的作用,但目前显露的,就是烂摊子啊。

还有一部分门路广的知道的事情多些,余深的真面孔暴露,对那些崇拜他的学子来说,无异于天塌了。正蜷在一角念叨着“不信”“不可能”呢,哪还有余力做什么?

于是捉人的捉人,审讯的审讯,在确凿的证据跟前,余深哪里还敢嘴硬?他家过得“清贫”,但也只是妻儿如此,他自己滋润着呢。哪里经得起刑讯拷打,只能垮着脸将一切都招供了。没多久,文书就出现在赵嘉陵的案前,等着她批阅。

说是处置余深,但这次不可能只局限于余深。

通过余深改甲历伪造的、冒名顶替的,哪还能安然留在那个位置?再者,余深担任知贡举之官时候提拔的士人,也得一并黜落。本朝虽有贡举,但并不怎么看重贡举考试成绩,而是由“行卷”以及士人在地方的清望决定是否能够及第。余深擢的那些人倒是有令名,但有余深这么个前车之鉴在,哪还能轻信名誉?

“只有这些么?”谢兰藻翻了翻,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前方不远处的赵嘉陵。

系统还说了余深跟忠王勾结呢,怎么不提?

谢兰藻抬眸,她没听到赵嘉陵心声,但不难猜测她的用意:“陛下是问忠王事?”

赵嘉陵点头,撇了撇嘴说:“忠王久困床帷,却是志存高远。”

余深的确跟忠王引荐士人,但往日交游,没什么谋反事。忠王身无一职,也不曾主动过问朝事,也够不上“结党”。解决其人,恐怕会让陛下背上杀兄之名。谢兰藻略一思索,转了个话题道:“自开国以来,士人便盈于势门,拜谒权贵,不能绝。”

赵嘉陵眨了眨眼:“那谢卿之宅,也门庭若市吗?”

谢兰藻的脸色微微一变。

陛下语调平常,可能无甚用意,但毕竟是敏感之事。

赵嘉陵又酸溜溜道:“他们见谢卿,也比朕见谢卿次数多吧?”

明君系统:【宿主,谢兰藻情直孤洁,才不会随便跟人交游。】

赵嘉陵:【她孤洁?她二桃杀三士,大权独揽,除尽不依附她的人。】

谢兰藻面色肃然,眼神幽深。

她知道皇帝对她的不满不是三两日的事,如果让赵嘉陵乾纲独断,或许会废去她推行的政策。

正因为这一点,她不敢有半点松懈。

或许该庆幸在朝会时,陛下不曾表现出欲除掉她权柄的意愿?不然,会有人去揣摩圣意,而为她带来重重阻碍。

明君系统替谢兰藻辩驳:【那些人可不是肱股之臣。】

赵嘉陵心中唏嘘:【朕知道,谁让她是先帝留给朕的宰臣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