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给始皇当外挂的那些年》

18. 秦法

太阳还挂在高空,屋外骤然起风,随后竟下起雨来。

雨滴坠落在屋檐上,滴答滴答的。

婢女们手捧着食盘进屋。

这场雨下得颇大,她们的衣裳却并未沾染上雨水。

桑语心下不禁感慨,此处虽是别院,但家仆们行事井然有序,里里外外配合得极为默契。

治家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治国了。

桑语举箸夹起一块鱼肉,轻咬了一口,慢慢咀嚼着。这鱼肉鲜嫩无比,滋味醇厚,还带着一丝青梅特有的酸甜,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烹饪技艺相对简陋的时代,能够品尝到这样味道丰富、层次分明的佳肴,真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幸福和满足。

“多谢仲父款待,这一爵,寡人敬您!”嬴政将酒爵端至唇边饮了一口,那细长而深邃的凤眼却始终注视着吕不韦。

吕不韦搁下酒爵,感慨道,“老夫与君上已经许久未曾单独晤谈了吧。今日家宴,老夫便想趁此机会絮叨几句。”

嬴政亦是搁下手中的酒爵,正襟危坐,“仲父有何教诲?”

吕不韦摆了摆手,“教诲谈不上,老夫只是想提醒君上,遣兵攻城这样的国之大事,日后还需经过廷议商讨,绝不可再自作主张!毕竟一国之政,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啊。”

他所说的,是前些时日里,嬴政越过了廷议,直接下令蒙骜率兵出征,直捣濮阳。

“是!寡人记住了!”嬴政重新拿起酒爵,抿了口酒,以此掩盖眼中的情绪。他忽的问道:“仲父编纂此书,为何定名为《吕氏春秋》?这书名,倒是常让寡人想起鲁国孔丘所编纂的《春秋》。”

吕不韦道:“《春秋》本是记事史书的通称,臣所编纂的《吕氏春秋》却并非是史书。《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包含天地、万物、古今。这‘十二纪’嘛,按照月令编写,顺应四时变化。此书约二十余万言,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名曰《吕氏春秋》。”

嬴政微微颔首,“大秦有幸,得此鸿篇巨制。”

桑语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们的谈话,以至于筷箸都不自觉地被搁置在一旁。

师父有一本《吕氏春秋》,是师父的师父送的。

桑语第一次在师父的书桌上看到这本书时,只见书页边缘毛糙,磨损得厉害,显然已被反复翻阅无数次,字里行间更是密密麻麻布满了师父的批注与见解。

起初,桑语试图翻开阅读,却怎么也读不进去。师父说,世间万事万物讲究一个“缘分”,读书亦是如此,若是当下读不下去,那便是缘分未到,不必勉强。

后来,桑语通过了“时空穿越”的体检,为了让她能够迅速融入战国时代,专家们要求她研读完所有这个时期的名作,《吕氏春秋》自然也在其列。

本以为有了任务驱动,能顺理成章地攻克这本晦涩的古籍,可残酷的现实是,桑语依旧觉得它诘屈聱牙,难以沉浸其中。师父得知后,特意写信来,逐段为她讲解剖析,助她理解。

她仍清晰记得,师父在信中写到:除了吕不韦本人,恐怕再无人能确凿知晓他编纂《吕氏春秋》的初衷究竟为何。后世之人种种揣度,终究只是猜测,真相怕是永远尘封于历史之中,难有定论。

现在,吕不韦就坐在她的对面。这个困扰师父许久的问题瞬间涌上她的心头,她在心底反复斟酌,默默演练着该如何开口询问,可最终,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放弃。

嬴政满是回忆和感慨地说道:“齐桓公有管仲,寡人亦有相邦。寡人常忆起年少读书时,凡有所疑,辄咨访仲父。自寡人即位以来,幸得仲父佐治。至于外交之事,仲父娴于辞令,寡人甚任之。若非仲父佐吾,吾寸步难行啊。”

吕不韦笑容满面,酒意上涌,“老夫是看着君上长大的,深知君上胸怀天下,必为千古不世出之君。老夫尚有些肺腑之言,欲向君上陈说。”

“仲父请说!”

“凡尘之人,皆有非短。这天下的学派,亦是如此。唯有杂百家为自家,方可傲然于世。”

嬴政道:“仲父之教诲,寡人定当牢记在心。”

吕不韦却是笑着摇摇头,“君上可知,何为‘为商之道’?”

“为商之道?”嬴政略顿片刻,“商贾之术,寡人不知。”

吕不韦轻笑两声,“猗顿,鲁之穷士也。大畜牛羊,十年之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若不徙西河,则无‘猗顿’之富。西河之地,靠近盐池。猗顿以河运取代陆运,经营池盐,故成为巨商大富。唯有独辟蹊径,方能别开生面。想人之所未想,取人之所舍,方可从中获利。为商者,绝非孑然一身。何以用人?何以信人?此皆学问也。”

“齐俗贱奴虏,商人患黠奴。唯刀间收取,以厚利雇之,且予以充分的信任。故,言曰‘宁爵毋刀’。商贾行走于市,朝不保夕。如《书经》上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朝为富贵闲人,暮时破产流亡,此乃常事。唯有居安思危,盛时不忘落寞时,常思己过,才能传之子孙。”

吕不韦呷了口酒,继而抬眸望向嬴政,缓声问道:“君上垂听臣言久矣,想来心中已有斟酌,臣斗胆一问,不知君上此时何所想?”

嬴政微微垂首,仿若沉思片刻,旋即上身前倾,“政儿愚钝,此刻尚有些懵懂,还望仲父不吝赐教,详加阐释。”

吕不韦慢慢地接着道:“为商之术,与这治国之道,有互通之处。博通百家之言,杂取百家之精华,则使秦国异于关东六国。治国用人,需审慎大胆,唯才是用,用人不疑。为商贾者,盛时则思危,治国亦然。盛而不能思危,必有旦夕之灾。六国皆有内忧,早已无力抗衡秦国。秦兼并六国,只是早晚而已。然而有一事,君上需得好好考虑。”

嬴政当即站起身来,神色端肃,恭恭敬敬地向吕不韦行了一礼,“仲父高论,如拨云见日,令政儿茅塞顿开。政儿在此,谢过仲父此番悉心赐教,往后诸多事宜,还望仲父多多提点。”

“君上若愿听,老夫便多言几句。”吕不韦眉宇间隐隐带着担忧,“东进之路,堆叠着秦人的骨骸。令六国纳土于秦,使四海归一,乃秦国君臣之责。只是……”他略作停顿,目光深沉,“臣所忧者,在于秦法。自商君变法以来,秦以法治国,威震天下。然六国之民,久习旧俗,若骤然以秦法束之,恐民怨沸腾,祸乱暗生。六国者,分则羸弱不堪,合则不可估量。”

嬴政眸光微闪,故作沉吟,片刻后方道:“仲父之言,不无道理。然‘商君之法’乃大秦立国之本,岂能轻动?国无法,则纲纪废弛;民无法,则祸乱丛生。欲使天下归心,唯有秦法可定乾坤。”

吕不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