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狱燃灯》
(1)
人们常说,死后的世界有十八种地狱,凡犯杀生、诽谤、偷窃、□□等戒的罪人会堕入其中、受无间痛苦。
但这样的犯戒之人却没有那么轻易死去,反而是那被冤杀、被诽谤、被□□…的无辜之人的生命,因处世纯善不加防备而更加脆弱。
凡有一二幸免罹难侥幸存活的,却要与那作恶之人同活于世。若所受之冤不能昭雪、所受之屈辱不能得报,甚至,即便与恶人同死若不同入地狱之道,亦难得见他堕生地狱之报。此间种种心境,宛如人间另一种炼狱般的存在。
黥朗此刻,就坠身于此种炼狱之中。
约莫建元五年左右,云洲方向隐隐有了关于一个江湖门派的传说。
江湖传言,凡有大仇在身未得报者,去四洲之外、登半劫山、入重云宫,便可一尝夙愿,得报大仇。
十几年间,关于重云宫的传说版本已越来越多。
有传说重云宫藏获天下各派至高武功秘籍;有传说重云宫住着不世神仙、是人间仙境;甚至有传说重云宫是人间阎罗殿,能使恶人生封地狱,在世得尝因果轮回。
这种种的传说,真假难辨、神乎其神,也是因为:
一来重云宫在江湖之外,从不参与江湖纷争,外人无从真正知晓重云宫内到底是何种天地;
二来,十几年间无论民间还是江湖,零星发生的无头命案里总有一丝半蛛线索指向重云宫。被有心人将巧合串联、传出些旧怨情仇的故事。
众说芸芸之下,重云宫这“人间阎罗殿”的印象便深入人心。许多身负血海深仇的苦主,一生所求,便是能叩山门、投在重云宫主门下,借其之力报仇雪恨。
也因如此,那北凉城外的半劫山,成了许多人慕名而寻的世外之地。
有身负家仇的、也有单纯拜师学艺的人。但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谁真正到过重云宫。
一些人,可能走不到半劫山就身死魂消了;
一些人到了半劫山,却被重云宫拒之门外,连重云宫三个字都没有瞄到一眼就匆匆下山;
还有一些人,自从进了重云宫,就生死不明、再也没有了消息。
所以,江湖中人把它传的玄而又玄,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人信其有,有人信其无,重云宫影影绰绰地变成了一个传说。
传说
世上万仇离恨处
人间九狱归重云
黥朗,就是相信这个传说的那类人。
(2)
黥朗问寻一路到了山下,才终于知道原来这世上根本没有“半劫山”。
所谓的“半劫山”原本是一座无名山,因重云宫座于山顶,而以“重云”之名冠之。
这云洲之人或是知道“重云山”却是鲜有人知“半劫山”,江湖中人叫它“半劫山”,是因了重云宫的传说,便有了“凡到此山者,此生劫难了一半”的臆断。
黥朗越过山脚“重云山”的界碑,一路缓坡行去大约两里,只见一座高大山壁,耸入重云。山壁上,有一扇人力开凿的、可以任六架马车通过的山门,山门上有覆着厚厚青苔的三个大字。凭着轮廓,黥朗判断那三个字是:重云宫。
走近了才发现,那门似乎是石质的,向内开。
门后的阴影里站着两个守门的青年。
黥朗甫一探身,便与右侧青年打了个照面。
那青年走过来,眸光在他身上扫了几眼,拱手行礼:
“瞽、眇、聋者、不能习武者,重云宫不收,公子请回!”
一眼就看出,他是筋脉尽断的废人了。
黥朗此时明白了,那几日前所遇之人为何要赠他玉簪。原来凭他如今这幅样子,怕是连山门都进不去。
黥朗拿出玉簪:
“这是在下得月寒江所赠,持此投身重云宫,望公子通融一二。”
那青年迟疑接过,而后与另一位守门的年轻人对视一眼,便飞身进去通报了。
如果黥朗的眼睛还如从前一般的话,他会看到那石门边的山壁上,赫然写着的几行字:
身有残者不可入此门!
身无冤者不可入此门!
身在仕者不可入此门!
这几行字与山壁混为一体,在天光照射下,视力正常之人或不会无视,但黥朗,他始终都没有看到。
还有一点,也是此时的黥朗不知道的,此三者中,也有例外——重云宫主亲选之人不在此列。
(3)
不多时,进去通报的青年出来,抬手虚引:
“公子请跟我来~”
黥朗跟着青年,穿过山门、曲径通幽地走了一段路之后,眼前突地霍然开朗,一整片天光浑然照下,黥朗陡然觉察到:自己脚下所立之处,是这山间仅有的一条山路,路宽可任三四人并排同行,而路的两侧竟是深渊,有树木错落自渊底向上而生,渊林疏密、绿影茵茵,行人宛如在树冠上迈步。
一时有些眩晕,黥朗停下了脚步。
回首再看那刚过的山门,他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自己刚才走的那段路是在大山的肚子里面,这门竟真的是一座大山凿通其下,所开的山门。除了在外面方才所见,穿过山洞,此刻回身,山壁的这边也有一道一模一样的门。
重云宫竟将这一整座孤立的、高耸如云的山,全部当做了它的一道门。
若不是仙人,恐怕无法从这大山的任何一处翻越而过。
简直,坚若天宫。
前面的青年初时并未催促,由着黥朗看,见他环顾一周后依旧停在原地,方察觉此人的眼疾恐怕不像自己想的那么轻。
于是回去,抓起黥朗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胳膊上,说:
“公子扶着我行,前面是石阶,公子小心。”
语气平淡,却让黥朗霎时安了心。
果然再走过去就是石阶,这深渊中唯一的山道。虽然不窄,但若是普通人,难免畏惧恐高。黥朗因自己的眼疾,强迫自己将这深渊当做草地,竟也走的四平八稳,没有露出怯意。
百余个石阶之后,那青年开口:
“到了!”
黥朗抬头,看到前方横在路中间的一个很大的亭子,亭上写着……
“这是枕江亭,公子在此稍候,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