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范老师苦笑着说:“你想过没有,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你以为铁饭碗这么容易打破,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张玫认真地说:“李明说不敢保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经过尽力而为的努力,即便没有创造出辉煌,也不会有所遗憾。”
范老师被张玫左一个李明说的,右一个李明说的,好象李明说的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便反问张玫:“李明的意思好像不必读大学,可他自己不是也要读大学吗!”
张玫笑道:“李明不会去读大学的,本来是连高考都不想参加的,但他与你和学校订过君子协议,是为兑现承诺而参加高考的。”
范老师不相信,以为张玫是说着玩的。
张玫淡淡地笑道:“李明说社会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急需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站到历史潮流的浪头上去推波助澜。
上大学固然很重要,立足当前干实事同样很重要。但人们往往只重视了上大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干实事的重要性。
他说不想上大学是因为看到了当前千载难逢的、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我觉得他说的有理,对于我来说,这个机会同样比上大学更重要,时间更紧迫,时不我待啊!”
范老师脸现气愤之色:“以为开了一个商店,就不必上大学了,糊涂!”
“范老师,你猜猜,李明现在有多少身价了?”
“这个商店可能要一两万本钱吧,我的学生中出了个万元户,不错嘛,老师我脸上也有光彩。”
“老师,你说错了,保险些说,李明现在至少有三十个万元户的身家。”
“天方夜谈,这个小商店生意再红火,商品再多而全,最多也就值四五万元吧。”
“这些商品都是我经手的,用八万多元批发来的,卖出去值十几万,而且李明不止有这一个商店,而是有五个这样的商店。
五个规模这么大的商店,再加上每个店都有一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你算算李明现在有多少钱?”
范老师被李明的巨大财产给震惊了:“不可能,他爸爸只是个站柜台的营业员,李明还在学校读书,另外就是一个没工作的姐姐和一个家庭主妇的妈妈,怎么可能挣来这么大的家产?”
张玫微笑着解释:“李明就是在与你订了君子协议后,利用这段时间做起了生意,赚来了这么多的财富。”
范老师不敢置信,又无话反驳,就换了说法:“既然有这样超人的天才,多读些书对社会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嘛。”
“我觉得李明现在已经为社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五个商店每个月交纳的税费就是一万多元,一年交纳十多万,就是为社会贡献出十多个万元户的收入!还解决二十多个劳力的就业岗位。
五个商店每个月为千千万万个消费者提供了几百万时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玫说的声情并茂,理直气壮,范老师无话可说。正觉尴尬时,李明骑着摩托风驰电掣般回来了。
范老师立即问喊住李明问:“李明,张玫说你不去上大学?”
李明蓦然看到范老师,还以为范老师是专程为他而来,就恭恭敬地给范老师问过好之后说:“是的。老师,那些大学生、研究生的文凭,我可以通过自学的途径得到。而创业的时间太宝贵了,经不起浪费。”
范老师知道了李明在这短短的几个月就赚来了三十多万元的身家,自然知道李明所言非虚,没办法反驳。
范老师好奇的地问:“李明,你是怎么想到经商的?”
李明:“我要尽快富起来,选择经商是最理想可行的途径。
农民春种秋收最快也要四个月出成果,商人只要眼光好,两三天就可以资金回笼。资金回笼快,就能迅速做大、做强、变富。
再说的冠冕堂皇一些,商业是商品流通的渠道,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人们需要商品,任何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
但是,没有商人,工厂里的产品只能躺在厂库里无人问津,没法再生产,而消费者需要却得不到。只有经过商人的流通才能使商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用品。所以,商人是不可乏缺的、是很光荣的职业。”
李明知道,范老师是为学校教出优秀的人才而来,用心良苦。站起来给范老师躹了一躬:“老师,你放心,学生不会给你丢脸的,也不会给老校长、给所有的老师、给学校丢脸的。
我大胆地说一句豪言壮语:今天我以四望中学为荣,他日四望中学必以我为傲!”
范老师激动的泪花涟涟:“好,有志气!老师看好你。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为社会服务。只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出来了,做出了成就,就是殊途同归。”
范老师站起来,准备离开时又说:“你们两人主意已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要去朱薇家看看。”
李明:“朱薇家的情况我知道,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学杂费。我现在给她赞助五百元,放到老师你这里,复读这一年的费用就不愁了。老师到她家里的时候,不要说是我赞助的,就说是学校同情她家困难,免了她的学杂费。”
范老师震惊了:“你才刚经商,需要用的钱多了,就给贫困生捐资,思想境界真高!”
李明:“老师,我们商人所赚到钱是广大消费者的,拿出一点来回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