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记食肆经营日常(美食)》
签好赁屋文书,又预付了两月赁钱,施又宜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购置。因铁匠特意申明特制的炊具大约需要五日完工,铺子开张的准备工作变得不那么急迫。
前店基本已被搬空,油污痕迹倒不是很重,施又宜只打算简单布置,请工匠将前店破损的墙面粉刷之后便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铺子里拢共只能摆下四张桌子,但她一口气订了两百份碟子,当然,全是最便宜的素瓷。除此之外,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自然是少不得的。这一套下来,虽样样都捡便宜的买,零零碎碎加起来,也去了五两银子。施又宜捏着瘪了一半的荷包,拍胸脯庆幸自己厚脸皮地收下方哥他们的银子。
后屋则更为简单,床铺桌椅衣柜一应俱全,又给施又宜省下一笔置办费。凌云镖局众人又接了新的物镖运往蜀地,大家虽有不舍,倒也不至于哭哭啼啼,这几年中也有过分分合合,但总有重聚的机会。送别众人,施又宜便抱着她的小包袱入住自己名副其实的寒舍。
一通扫洒之后,已是深夜。临休息前,施又宜珍重地从自己包袱中捧出两块牌位,并排摆着高案上,在心中默念:阿爹阿娘,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对吧。
鸡鸣三声,施又宜干净利落地起床了,铁匠不负众望地将特制炊具打造出来,她今天就可以开始经营啦,她心里早有主意,小食肆就从做朝食开始——主售岭南肠粉。
选择肠粉是施又宜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岭南距金陵千里之遥,吃过肠粉的人肯定少之又少,她能以新颖取胜。其次,肠粉来客现做,不需要囤积太多新鲜食材,减少食材腐坏的损耗。
晨起梳洗完毕,施又宜先将米浸泡在水中,而后出门买肉、菜。她特意挑选了两大块漂亮的后腿肉剁成肉糜,菜叶子洗净切细碎,而后开始熬酱汁。肠粉要好吃,酱汁才是精髓。
“千万记住,一定要加香菇,酱汁才够鲜香。”教她做肠粉的陈老头如是说过。
施又宜将调好的酱汁放在小炉子上保温,又从水中捻了一小撮米在指尖轻轻碾磨,米粒一捏既成碎末,泡够时辰了。
最麻烦的一道工序必然是磨米浆。这可是个力气活,施又宜才磨了四分之一的米,竟然就在二月的寒风中出了一身薄汗,胳膊也开始发酸。这石磨可真沉呐,她也曾动心起念,买一头骡子拉磨,可一头骡子也要一两银子,施又宜长叹一声,认命地将自己充作骡马。
何文进的家宅离三山街市不远。因他在附近书院教书,人称何夫子。每日晨起,他都雷打不动先来吃一笼热乎乎的汤包就糖藕粥,再去书院考校学生功课。今日,何夫子的一只脚已迈入张氏包子铺门槛,却又退了出来,眯着眼睛看隔壁。这家屡屡倒闭的铺子又开张啦?
新换的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施家肠粉。肠粉是什么?
炉子摆在店门口,台面上放着一个方形的蒸箱,正不住地往外飘着白气,后面坐着个肤色浓油赤酱的小娘子。
地上还立着一块木牌,上面用黑炭写着几行大字:斋肠五文、蛋肠六文、肉肠七文、蛋肉肠八文,可真是丰俭由人。
何夫子平日挑剔学生的劲头忍不住上来了,木牌上这字迹真是歪七扭八,形如麻花拧在一起。
施又宜不知客人正在腹诽自己的字迹,正竭尽全力招揽。
“客官要不要来一份肠粉试试?岭南风味,尝了绝不后悔。”
何夫子的好奇心终究占了上风:“那就来一份斋肠吧。”
“好咧,客官您请坐。”
何夫子并不落座,而是背着手站在一旁看施又宜动作。蒸箱右边的台面上摆着一篮鸡蛋,一海碗肉末,一篮切得碎碎的菜叶子,一碗油,一个盖着盖子的大砂锅,还有一个大木桶,里面盛着白如牛乳的浆水,看上去似乎是米浆?
施又宜抽出一格蒸屉,先用刷子浅浅地刷一层油,而后右手持勺边搅动边从木桶中舀出一勺米浆倒在蒸屉上,左手顺势晃动蒸屉,使得白浆均匀地铺满整个蒸屉,而后将其送入蒸笼。再抽出上一格蒸屉,重复倒浆动作。两个蒸屉交错,井然有序,毫不慌乱。
再抽出先前蒸屉,可以看到白浆已然凝固。施又宜用手上刮板将肠粉拢成一条再竖切两下,斩成三段装盘浇汁,一份肠粉就完工啦。
“客官,您想坐哪桌?我给您端过去。”
何夫子端详着面前这盘肠粉,皱如肠衣,怪不得名为肠粉。未尝其味,浓郁的酱汁香气已让他食指大动。他用筷子轻轻夹起向外一抻,展开后,竟然薄如蝉翼,透而不断。
入口只觉软糯顺滑,浓浓米香与鲜美酱汁交融,不用多加咀嚼,那肠粉便自动滑入肚中。
“唔,这肠粉味道真不错!”
吃饱付钱时,何夫子看着施又宜的钱箱,忍俊不禁,类似寺院中的功德箱,肚大口小,只进不出。在一旁的施又宜听着铜钱清脆的撞壁之声,快乐地眯起眼,真是悦耳呀。
有何夫子开头,陆陆续续有客登门,午时刚过,米浆已刮得底都不剩。施又宜因担心开业客源不足,米浆只装满木桶八分,现下着实让她暗地捶胸顿足。
关了店,施又宜顾不上洗碟子,先把钱箱中的铜钱倒出来一枚一枚数一遍,一共六百六十文,真是个吉利的数字。若是能日日保持,覆盖开支尚有余钱,不错不错,开间酒楼买个大宅子指日可待!
第二日晌午,何夫子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