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19章 心灰意冷(感谢且听疾风吟的白银盟)
“调张河西前往西州?”
“西州不是被安西的回鹘人占据着吗?”
“朝廷说了,张河西被授安西副都护,碛西节度使,四镇留后的官职,看来是要把他支开,帮助索勋巩固在凉州的地位。”
“娘的,我当初就看着索勋不顺眼,借着节帅的功劳擢升,整日目中无人,不知道的以为是他击退了尚延心!”
“节帅,张使君把兰州让给我们了,我们是不是要出兵去接收广武?”
五月下旬,随着半个月的沉寂,凉州方向率先送来了情报。
张淮深派人前来告知刘继隆河西所发生的事情,其次便是让刘继隆去接收兰州。
除此之外,张淮深还提及了迁徙人口的事情,希望刘继隆能迁徙人口给他,为此河西可以付出代价。
这几条消息都是半个月前送出的消息,直到今日才送抵。
“送信的兄弟呢?”
主位上,刘继隆沉声询问曹茂,曹茂则回应道:“安排去寅宾馆休息了。”
刘继隆闻言满意点头,随后目光停留在案上的张淮深手书上。
这份手书已经是半个月前所写的情况了,而今的情况具体如何,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平白得了广武县,凑足兰州全境,这固然可喜,但索勋和李仪中还有朝廷的事情,就让人觉得有些恶心了。
“张昶!”
“末将在!”
刘继隆忽的开口,张昶连忙作揖。
“传消息给五泉县的窦斌,让他率五泉兵马北上,接收广武县,擢升其为兰州刺史。”
“末将领命!”
刘继隆可不管朝廷任命谁当兰州刺史,陈靖崇放在渭州是最合适的,而窦斌也历练的差不多了,理应可以拔擢为兰州刺史了。
“节帅,下官有议……”
在刘继隆下令过后,高进达站出来作揖道:“节帅,窦斌实有功,但凤林县的郑处功劳更大,您看……”
高进达提到了郑处,这个曾与刘继隆他们共同先登张掖城,随刘继隆从河西到陇西的男人,如今依旧是个县令兼领折冲都尉。
论资排辈,他仅次于陈靖崇、张昶、马成、李骥、耿明之后,比高进达和斛斯光、崔恕等人资历还要高。
若是论功劳,郑处的功劳虽然不亮眼,但也早就能擢升刺史了。
按理来说,高进达不该管这种事情,但他担心刘继隆冷落了郑处,所以试探提醒。
对此,刘继隆也心知肚明,因此他笑道:“我可一直都没忘记他。”
“我迟迟未曾擢升他,不是他资历功劳不足,而是太足了。”
他笑声爽朗,目光扫视众人后,便将目光落在张昶身上:“告诉马成,让郑处随军,收复鄯州后,他就是鄯州刺史。”
“是!”张昶咧嘴笑着应下,他早就知道节帅不会忘记有功的弟兄。
鄯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位在陇右中仅次于秦州和河州,比渭州位置还重要。
把这样的地方交给旁人,刘继隆自然不放心,所以他很早就想好了鄯州刺史的人选……郑处。
“节帅,您说张河西会接旨前往安西收复四镇吗?”
崔恕沉默许久,忽然开口岔开话题,询问起刘继隆问题。
见他询问,众人纷纷收敛笑容,目光投向刘继隆,而刘继隆却不假思索道:“他会,但事情成不了。”
刘继隆自然知道张议潮是什么性格,但他并不看好张议潮能收复四镇。
老实说,以河西的军事实力,如果真的整顿兵马,挥师西进,那未必收复不了四镇。
可问题在于,河西现在的民生基础太薄弱了,即便唐代的西域气候比后世朝代要好太多太多,河西也支撑不起西征的行动。
沙州之所以繁茂,是因为它是唐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城镇。
后世的西域南疆,除了城市和公路附近,其它地方基本都是戈壁沙漠,而在唐代却不是。
唐代可以从敦煌出发前往蒲昌海罗布泊,然后沿着赤河和且末河分别前往南疆北部的焉耆、龟兹,以及南疆南部的且末、于阗,最后在南疆西陲的疏勒喀什汇合。
只要沿河走,基本一路都是绿洲和草原,因此环境并不算恶劣。
但即便如此,西域能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不过二三百万人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口十分稀少。
正因如此,进攻西域和治理西域的成本很高。
从沙州的敦煌前往南疆南部的于阗镇,直线距离两千两百余里,尽管路上有几个小城能补充民夫,但军队所需的民夫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伙兵卒,起码要配备一百民夫和最少二十辆挽马车,才能保障他们从沙州到于阗的所需物资。
哪怕于阗国对大唐极为友善,同意臣属大唐并接受张议潮庇护,张议潮也拿不出最少三千甲兵镇守此处。
于阗都如此,更别提疏勒、碎叶、龟兹等距离更为遥远的地方了。
哪怕就是朝廷示意张议潮收复的西州,其距离距离张议潮治下的伊州也超过了四百里。
西州人
杨复恭精明算计着,他知道刘继隆不会卖他足数,所以才会往高处来说。
更何况他此前几次交易都没有买军马,今日提出买军马,想必刘继隆即便再怎么不愿意,也会多少卖自己一些。
“军马有,但不卖。”
面对杨复恭开出的价码,刘继隆摇头拒绝,毕竟军马这玩意,他手里也不多。
除了已经装备军中的八千匹军马外,牧场内的军马到现在也不过才选育了两千四百余匹。
更何况这其中有绝大部分还年幼,最少要精心照顾四年,才能服役军中。
他除非犯了疯病,不然根本不会想着贩卖。
“节帅,那吐蕃在维西猖狂,时常入寇劫掠。”
“下官深知军马培育不易,但劳请节帅您抬爱,卖一批给下官。”
杨复恭的目的就是军马,听见刘继隆不卖,他立马急眼了。
对此,刘继隆也有自己的心思。
军马现在是可不能卖的,但为了与剑南道的生意,他还是得画个饼给白敏中和杨复恭。
“监军不知,陇西的军马,多为西域大宛马所培育后代的后代。”
“虽说血脉不深,却也比普通的突厥马和鞑靼马、番马要高出不少,身子强健。”
“以我陇西军马一匹,足可换吐蕃军马三匹。”
这倒不是刘继隆自吹自擂,毕竟吐蕃在占领西域后,将西域的良马迁徙到了河西培育。
虽说吐蕃几次败家战役折损了许多军马,但河西与陇右的马场却依旧存有大宛马的后代。
临州的马场中,甚至还有三十几匹精贵的三代大宛马。
虽然不如其祖辈血脉精纯,却也比普通良马强上太多,被刘继隆当成种马来驱使。
每每到了春季,这三十几匹三代大宛马,都需要对付最少二十匹母马,直到精疲力竭才能得到休息。
“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