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99章 收复三州
“嘭!”
午后,随着刘继隆率百余精骑抵达凤凰山中的火药厂时,但见此处石堡拔地而起,内里敲打声不断。
石堡周长三百步,堡墙高一丈,厚一丈七尺,堡门仅一处,有五十名甲兵轮值看守。
“节帅!”
见到刘继隆到来,门口的甲兵行礼作揖,刘继隆颔首寒暄几句后,便把甲兵留在门外,仅带两名精骑走入堡内。
石堡内的屋舍都是沿着城墙根建造,中间则是一座占地数亩的院子,院门有甲兵看守。
刘继隆走入院内,当即召来火药厂的署丞。
“节帅!”
火药厂的署丞为正八品,担任署丞之人是曾为山丹老卒的陈济通。
陈济通在收复临州时被番军削去了两根指头,就此落下残疾。
河临渭三州收复后,刘继隆便让他担任火药厂的署丞,变相拔擢五级,从正九品下的队正,擢升为正八品上的火药厂署丞。
“近来怎么样,伤口阴雨天还会不会疼痛?”
刘继隆下马后便询问陈济通身体情况,这让陈济通心头一暖,连忙笑道:“就是酸酸的,不疼!”
“好。”刘继隆拍拍他的肩,随后与他往院内走去。
院内,许多工匠在院中捣碎硫磺,不远处的屋舍里堆满了从岷州开采而来的硫磺矿石。
“这院子有三处,每个院子都隔开,分别捣碎木炭、硝石、硫磺。”
“末将按照您交代的,把这些东西分开储藏,现在就可以取用。”
陈济通介绍着火药厂的一切,并带着刘继隆去看了三个院子仓库内的木炭、硝石和硫磺。
“你派人取两斤硝石、四斤硫磺、六斤木炭。”
“记住,三样东西分别用竹筒装好,另外取一个刚好能装入十二斤沙土的竹筒。”
刘继隆吩咐陈济通,陈济通连忙让人去做。
凤凰山内有竹子,陈济通还命人移植到了石堡附近,想要获取竹筒并不困难。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陈济通便把所有东西准备好了,而刘继隆又让他取来两尺长的麻油灯芯。
随着一切准备好,刘继隆带着陈济通和这些东西离开了火药厂,沿着小路往山里走去。
众人走了七八里后,刘继隆勒马停下,来到一处石壁面前,用手拍了拍石壁:
“把这里凿开,要足够放得下那个大竹筒。”
“是!”
两名精骑翻身下马,在众人注视下,上前用凿子在石壁上开凿口子。
与此同时,刘继隆在地上铺设麻布,小心翼翼的将竹筒内的粉末倒出来,搅拌好后,将灯芯放入大竹筒内,将粉尘倒了进去。
两刻钟后,兵卒凿出了足够放入大竹筒的口子,而刘继隆也将竹筒固定在了口子之中,随后点燃了那冒出一尺左右的灯芯。
点燃引线后,他急忙骑马跑回队伍:“走!”
他带人后撤数十步驻足,耳边只听见那处石壁发出“嗤嗤”声……
“砰!”
“嘶鸣!!”
一道闷响传出,烟雾升起的同时,似乎还有着什么碎裂垮塌的声音。
马匹受惊,不停嘶鸣着,而精骑们也竭力拉拽安抚着马匹。
“这威力不太行啊……”
烟尘还未散去,可刘继隆却眉头紧皱。
前世幼时,他老家时不时能听到山里的开矿声。
每当山里炸矿的时候,那声音都能传出好几里远。
虽然这是因为山里有回音的缘故,但那声响却让他记忆犹新。
相比较之下,他虽然没看到那处石壁是个什么样子,但他已经猜到了火药威力不足的结局。
随着烟尘散去,刘继隆带着众人策马上前。
果然,但见石壁中间被炸开了直径三尺,深尺许的口子,口子四周则是密密麻麻的裂痕。
刘继隆试图用镐子敲击,很轻松的就能将碎裂的石壁凿开。
“这是黑火药,原本它的威力应该更大点才是,不过估计是我配方没有搞对,导致它现在的威力有些小,但用来开矿和炸城墙却没有问题。”
刘继隆说这话时也有些无奈,“一硝二磺三木炭”已经是他能记住的配方了,但具体的配比多少,他并不清楚,也没有时间研究。
总之,他手里的黑火药爆炸威力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还不如唐末杨行密进攻淮南时所用的火药包威力大。
正因威力没有那么大,众人虽然惊诧,但并没有感到多么不可思议。
“节帅,这用攻城,肯定比投石机厉害多了。”
陈济通用手摸了摸那被炸坑洞的石壁,忍不住啧啧道:
“石壁都能被炸开,那石墙肯定也抵挡不住。”
“嗯!”刘继隆颔首,随后又道:“这威力不如我预计的大,稍后我写出配方,你回去之后好生研究,看看能否提升些威力。”
“是!”陈济通连忙作揖,而刘继隆也再三叮嘱道:
“这火药的威力你也看见了,记得火药厂内不得携带火源,所有人酉时17点便散班回家,场内不得点火把。”
如蚕市、药市、锦市、市……
这些市场不仅存在于城内,还向城外的乡镇延伸,出现了草市、夜市。
尽管大唐有着宵禁制度,可成都大慈寺附近解玉溪两岸的夜市就非常出名。
数千商贾穿梭在城内,将西川的织锦绢纱布及漆器、粮食贩往各国。
执掌成都,其压力并不比执掌长安来的轻松。
同理,成都的富庶也并不比长安差,甚至隐隐超出。
“嘭!”
“刘继隆收复三州久矣,为何现在才送来消息!”
都护府内,白敏中冷声质问面前的十余名文武官员。
面对他的质问,这些官员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瞧着他们这无能的模样,白敏中总算知道西川兵马是怎么成为废物的了。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追责已经于事无补,当下要做的只有加强西川西北诸州的防御。
“骡军训练如何?”
他质问几名武将,几名武将支支吾吾,最后还是作为监军的杨复恭站出来行礼道:“六千骡军训练三月,依旧不分号令,此外尚缺骡马二千四百三十七匹。”
“荒唐!!”白敏中刚刚平复下去的怒火又被挑拨起来。
“府内已拨钱粮绢帛近七万,尔等如此无能,莫非要老夫请圣旨诛杀尔等,才肯用心力吗?!”
“请司空恕罪……”
诸将先后作揖,白敏中自然知道自己奈何不了他们,毕竟他们都是北司留在剑南道的心腹。
即便无能,也不是自己能杀的。
想到这里,白敏中目光看向杨复恭:“即日起,骡军归杨监军操训!”
“下官领命。”杨复恭作揖应下,随后做出承诺:“若是骡马能够补缺,下官定然将骡军编成。”
闻言,白敏中眉头微皱,而此时旁边的官员也作揖道:“司空,府中仅存三百余匹织锦,七千余匹绢帛了。”
显然,官员的意思是成都府库中已经没有钱粮了,想要钱就只能等秋收赋税之后。
如此说来,白敏中还需要等一个多月。
不过长安那边也几次催促他在秋收后将赋税押解前往长安,国库恐怕已经空虚了,此事拖不得。
若是把赋税押解长安,那西川便不剩多少钱粮,想要继续编练骡军,就只能增加苛税,亦或者去买便宜的骡马。
这个问题,在场众人都想到了,而杨复恭却率先作揖:“司空,不若派人前往陇西,向陇右观察使刘继隆采买骡马?”
“他肯卖吗?”白敏中皱眉,毕竟西川此前可是听从朝廷旨意,与刘继隆争抢过武宕二州。
虽说结果还是刘继隆先一步收复武宕二州,但这个梁子是结下了。
对此,杨复恭毛遂自荐道:“下官愿意带着府库中仅存的织锦绢帛前往陇西说服刘继隆。”
“好!”白敏中颔首,随后看向官员:“调府库中所有织锦绢帛给杨监军。”
说罢,他又看向杨复恭:“此事若成,当记杨监军一功!”
“那下官这便下去准备。”杨复恭作揖便要离去,却被白敏中打断:“且慢。”
杨复恭停下脚步,疑惑看向白敏中,却见白敏中道:
“刘继隆收复三州,定要向朝廷邀功,其中松州隶属我剑南道。”
“依尔等之见,老夫要不要向朝廷请命,将松州收回?”
白敏中深知松州重要性,所以不想让松州落在刘继隆手上。
可问题在于,当下他们有求于刘继隆,若是再动干戈,恐怕会结怨更深。
正因如此,白敏中想要看看这些北司遗留官员的态度。
对此,杨复恭没有开口,倒是其余官员武将纷纷摇头。
“司空,刘继隆势大,不过三年便收复十一州失地,还屡次挫败朝廷兵谋。”
“眼下我们有求于陇西,若是离开了陇西,再难求得便宜的骡马,骡军也就无法编练。”
“何况那刘继隆兵强马壮,朝廷对其也是安抚为主,若是恶了他,引起兵灾,届时受罚的还是我等。”
陇西地势易守难攻,对剑南道更是居高临下。
何况朝廷钱粮不足,根本无法弹压刘继隆此等实力的藩镇,哪怕白敏中请表,朝廷也不会同意。
白敏中也知道这件事,因此他并非图谋松州,只是想看看这群北司官员是什么态度。
既然北司的官员都不支持收复松州,想来皇帝也不会怪罪自己。
这么想着,白敏中颔首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作罢吧。”
“骡马之事,还需杨监军多费心力。
白敏中说罢,杨复恭这才躬身作揖,而其它北司遣派的官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等众人告退,正门外响起了急匆匆的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轻骑拿着急件小跑来到正堂外:“司空,京畿加急!”
“取来!”白敏中瞳孔一缩,连忙伸出手。
杨复恭见状,快走上前接过急报,转递给了白敏中。
白敏中很快将其拆开,不多时便见到了加急的内容,其中内容让他瞳孔一缩。
(本章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