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96章 邦彦反复
“铛…铛…铛……”
“入班!”
“上千万岁寿!”
五月十五,当封敖还在想着招刘继隆为孙婿的时候,长安城的朝会也如期举行。
在唱礼声中,群臣依次入班宣政殿,随后迎接皇帝视朝。
“平身!”
李忱入座后,立即示意群臣平身,群臣先后挺直脊背。
不待李忱开口询问,宰相令狐綯便作揖道:
“陛下,恒州传来消息,今年正月甲申,成德军奏节度使王元逵薨,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绍鼎,以绍鼎为成德留后,请表绍鼎为成德节度使。”
河朔三镇的节度使更替,无疑是朝廷稳定天下的重中之重。
新任节度使的态度,对于朝廷来说更是十分重要。
成德镇相较幽州、魏博二镇,节度使的交替算是比较稳定的。
王氏家族在成德镇盘踞七十余年,期间虽然有田弘正入主成德,但其入主成德不到一年,便被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廷凑集结牙兵所擒,田弘正全家及其部属、将吏等三百人一同被杀。
事后,王廷凑被擢授成德军节度使,随后成德军节度使便在其与其子王元逵手中罔替三十五年。
眼下王元逵病逝,其子王绍鼎被军中牙将牙兵推举,这说明王氏家族在成德镇还是很得人心的。
想到这里,李忱开口道:“这王绍鼎应该是六兄的外孙吧?”
李忱口中六兄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六子李悟,而王绍鼎的母亲就是李悟的女儿,被唐文宗下诏赐婚的寿安公主。
“回禀陛下,绍鼎之母确为寿安公主。”
令狐綯作揖回应,李忱闻言颔首道:“既是如此,便以王绍鼎为成德节度使吧。”
“陛下圣明……”令狐綯不吝夸赞,紧接着继续说道:
“陛下,科举近年以来取人颇滥,曾无实艺可采,徒添入仕之门。”
“门下官员奏议,以为科举须议条疏,俾精事业。”
“臣等商量,望起大中十年,权停三年,满后,至时赴科试者,令有司据所举人先进名,令中书舍人重覆问过……”
令狐綯开口要停进士科三年,李忱闻言颔首道:“近些年来,进士科所取士子着实无才。”
“不瞒诸卿,朕至今未能想到一位有才学者,既是如此,权停三年也好。”
“此事便由三省与礼部商议,希望三年后能取出有才德之士。”
“臣等领旨……”三省及礼部官员作揖行礼。
很快,权停三年进士科的消息便在长安城内传开,而这则消息让长安城内诸多士子都感到了压力。
“朝廷权停三年进士科,若是今年无法中第,那就只能等大中十三年的进士科了。”
“今年某当努力才是!”
“唉……这消息若是传出,恐怕那些准备在明、后岁再科举的士子都会来长安,与某等争夺今年那为数不多的及第之位。”
东西市的酒肆中,诸多士子都在谈论进士科权停的事情。
某处酒肆的二楼雅间内,一道身影不为所动,只是拿着经史典籍不断翻阅。
瞧着他认真的模样,随他而来的一名家仆忍不住道:
“郎君,今岁的进士科必然龙争虎斗。”
“郎君相识陈押衙,何不请其引荐陇右观察使刘继隆,在刘继隆手下任职。”
家仆所言郎君,便是去年与陈瑛等人畅饮的黄巢。
去年黄巢匆匆返回家乡曹州,从家中拿取钱财后,便急忙返回长安,埋头苦读半年之久。
随着不断复习,他对今年的进士科抱有极大信心。
面对家仆的劝说,黄巢眉头紧皱:
“某一介白身,即便依靠陈押衙的引荐前往陇右,想来也不会得到什么重要的官职。”
“何况某对今年进士科有自信,必然能够及第。”
黄巢脸上渐渐浮现笑意,可家仆却道:
“但奴婢听闻朝廷官职紧缺,许多及第的进士,数年乃至十数年不得官职。”
“嗯!”黄巢也不否认,只是颔首道:
“若是朝廷不委派官职,届时某再去陇右参军,想来也能凭进士出身,得到个县令、参军的官职。”
说罢,黄巢对家仆轻笑道:“放心吧,此次某必然能够及第!”
他虽这般说着,可家仆却欲言又止。
在整个长安城中,如黄巢这般想的人却也不少,大多都觉得自己才学惊艳,自信能够及第。
家仆不敢打击其自信,只能安静闭上了嘴,心想等科举结束后,再劝自家郎君也不迟。
很快,朝廷权停进士科三年的消息,在商贾们的流传中,传遍了大江南北。
许多准备明后年才参加进士科的士子,纷纷提前前往了长安,准备在今年备战进士科。
当然,科举这种事情对于陇右而言,没有半点吸引力,尤其是陇西。
此时的陇西,正因为陈瑛等人的返回而激动不已。
“节帅!陈押衙回到兰州了!”
五月二十日,刘继隆还在书房内练字的时候,曹茂的声音便传入了院内。
他高兴朝书房走来,在门外对刘继隆作揖:“节帅,陈押衙回到五泉县了。”
“回来就好!”刘继隆吐出一口气,将毛笔放下,目光在自己的字帖上来回打量。
他的字算不上好看,但比起几年前,已经周正太多了。
“节帅,这是陈押衙派轻骑送来的文册,陈押衙这次不仅生意做得好,还给您带来了好多好消息。”
曹茂走入书房,将文册呈上。
刘继隆虽然诧异,但还是先去洗了洗手上的墨迹,随后擦干才接过文册。
与此同时,曹茂也解释起来:“臣押衙给您带回来了三名侍妾,据说都有个本事,模样身段俱佳,眼下已经送往狄道了。”
“此外,陈押衙一路南下,在灵州境内招抚了三千五百多名汉口南下,高长史派人询问您,这些百姓应该安置何处。”
得知陈瑛为自己寻了三名侍妾,刘继隆口中荒唐的词汇还没说出,便听到陈瑛为陇西带回了三千五百多名汉口南下。
心里原本升起的不满,在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高兴。
“好好好!”
刘继隆连续说了几个好,随后才道:“这些汉口就地安置于五泉县,告诉县令窦斌,好好安置这些百姓。”
“此外,给予这些百姓足够的口粮,按照大口五斗,小口四斗发放口粮,让他们开辟荒田。”
“所开辟之荒田,前三年收成皆归衙门,而衙门保障他们三年口粮。”
“三年后,耕田归属他们,按照正税缴纳赋税即可!”
三千五百余口汉民,这一下子就把五泉境内的汉人口数提升到了万口之数。
五泉本有一万三千军民,之后军户分驻诸州,五泉人口便下降到了一万六百余口。
而今陈瑛带回三千五百余口百姓,五泉人口也就增长到了一万四千口的程度,其中番口四千,汉口一万。
若是日后陈瑛还能从北边带回人口,那五泉的番口迟早会被同化,而五泉那数百万亩的荒地,也迟早会变成耕地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心中高兴,手中加快了文册的翻阅。
文册翻阅到最后,出现在他眼前的是陈瑛此次做完生意后,所赚回的钱财。
“带回三千五百七十六口百姓和一千黄牛,两千挽马后,竟然还能带回两万八千余两黄金和三万余贯钱,陈瑛实有功!”
面对陈瑛的功绩,刘继隆合上文册,当即擢赏道:“擢陈瑛为都护府下辖上府别将。”
“是!”曹茂高兴作揖,随后为刘继隆起草擢赏文书。
陈瑛此前是从八品上旅帅,眼下连跳五级,成了都护府直辖的上府别将,品秩正七品下,年俸八十石。
除此之外,还有二百五十亩职田。
在非战时情况下连跳五级,这样的擢赏已经不低了。
尽管陇西军中都称呼陈瑛为押衙,但那只是方便他在外做生意的名头罢了,实际上他依旧是个旅帅。
如今他得以擢升为上府别将,再称呼自己为押衙,也名正言顺了些。
这般想着,曹茂也笑道:“节帅,您府中还有三个美娇娘呢。”“去!”刘继隆不耐烦摆手,可随后又试探问道:“三个女子长得如何?”
二十二年不知肉味,刘继隆自然是馋的。
只是这五年来朝不保夕,好不容易在陇西安定下来,却没有合眼缘的女子。
如今陈瑛为他寻了三个侍妾,他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高兴陈瑛公器私用,但现在想想,陈瑛做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听闻都是陈瑛、杨信二人在灵州东市口马行中挑选的女子,模样身段俱佳。”
“口马行?”刘继隆闻言皱眉:“了不少钱吧?”
“听说是七百多贯。”曹茂尴尬笑了笑。
闻言,刘继隆果断道:“这七百多贯,你从府中支取交给库中,莫要公钱私用。”
上行下效这个道理刘继隆还是明白的,他如果开了这个口子,其他人就会有样学样。
“是……”
曹茂眼见刘继隆这般严肃,当即无奈作揖。
刘继隆每年的俸禄是四百石,此外还有一千亩职田租给了狄道的军属耕种,每年能到手的粮食也在五百石左右。
朝廷虽说给了刘继隆一千户食邑,但食邑却要渭州陇西县自己出,每年拨给刘继隆的粮食在三百石左右。
这前后加起来,差不多也就是一千二百石,按照陇西的粮价折钱也就是七百贯。
可以说,刘继隆今年的俸禄还没领,便都折在这三个女人身上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免咋舌。
果然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有了女人就存不住钱。
好在他这几年俸禄攒下不少,即便拿出七百贯,府内也还有不少钱粮。
这般想着,刘继隆不免有些着急,想着解决完陇南四州的事情就返回狄道去,看看自己了七百贯弄回的三个小娘子长什么样。
只是杨知温那边迟迟没有消息,他也只好等着。
这么想着,刘继隆也突然想到了军中将士独身的事情。
“对了曹茂,你给高长史写信,看看陈瑛带回的那群人中,有没有孤
身的女子。”
“若是有的话,倒是可以为那些从河西跟着我们前来的孤身弟兄们说说媒。”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