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48章 立足之地
“杀!!”
阳光如火,烤着干裂的土地,黄河的涛声伴着战鼓,震撼人心。
乌兰城下,归义军士气如虹,将士们踩着云车,一次次冲向城墙的豁口,对阻挡在此地的番兵发起冲锋。
然而,豁口背后长枪如林,豁口两边的马道上番兵谨慎,箭如雨下。
归义军将士虽勇猛,可面对不断落下的投石和箭矢,以及面前密密麻麻的长枪,却也只能暂退兵锋,重整旗鼓。
“铛铛铛——”
鸣金声让准备再次发起进攻的归义军将士攻势停顿,纷纷撤退。
染血的索勋一路快走返回本阵,不甘的看向张淮深:“为何突然鸣金?!”
张淮深皱了皱眉:“豁口太小,你连续进攻三次都攻不进去,士气已经不行了。”
“先撤回来,用投石机把豁口扩大再进攻也不迟。”
几日前,索勋按照张淮深的吩咐,沿着兰州道找到了合适的渡口,随后率军渡河,趁夜抢占了河东渡口。
随着渡口被拿下,四千多甲兵和五千多民夫得以渡河,并对距离黄河不远处的乌兰城发起了进攻。
会州辖二县,不管是治所会宁还是乌兰都紧邻黄河,想要围城并不容易,唯有强攻。
如今不过是强攻的第二日,张淮深并不着急,但索勋却十分急躁。
今早昌松便发来消息,几日前刘继隆便已经兵不血刃收复兰州北部的广武,而他却还在会州北部的乌兰蹉跎。
心里早就升起较量的索勋,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比刘继隆要差,所以他今日如此卖力,几次杀入豁口之中,手刃番人十余名。
奈何战争并非个人勇武能左右,况且他也没有刘继隆那般勇猛,因此迟迟无法在豁口站稳根脚。
其实他也知道张淮深说的很对,但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再投石一天,明日我率军强攻,一定会将乌兰拿下!”
留下这句话,索勋转身离去,而张淮深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情后牙帐走去。
校尉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是他们感觉得到,自从收复凉州后,索勋与张淮深的间隙越来越大,这让他们感到了不安。
“若是刘刺史在就好了……”
不知是谁叹息一声,众人闻言也表情一黯。
在他们想念刘继隆的同时,刘继隆派往廓州的轻骑,也在尚摩鄢的带领下,来到了廓州如今的治所广威城。
廓州虽然处于高原,但几座城池都位于河谷间,海拔并不算高。
加之有黄河和山脉雪水灌溉,因此每当遭遇旱情,只要兴修水利,廓州都能平安无事。
正因如此,廓州才能以高原地域,养活数万百姓,成为陇西人口大户。
此时已经六月中旬,廓州河谷却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不管是作物还是草场,都十分繁茂,与陇西四州显得格格不入。
当尚摩鄢带着刘继隆所派轻骑来到广威衙门时,尚婢婢整个人都富态了不少。
“听说你们刺史收复凉州,拿下广武了?”
尚婢婢坐在主位,示意兵卒赐座。
被刘继隆派来的兵卒,也曾是鄯州精骑的一员,现任旅帅。
“回乞利本,我家刺史收复凉州后,便进兵兰州,不出意外,现在已经拿下兰州了。”
旅帅回应着,而尚婢婢并不意外,只是看了一眼尚摩鄢。
尚摩鄢见状也想到了尚婢婢所说刘继隆会自立门户的事情,不免暗叹自家阿爹料事如神。
“他派你来,想必不是来找我叙旧的,说说吧,什么事情……”
尚婢婢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茶,而旅帅也从怀中掏出了刘继隆的手书。
尚摩鄢接过后递给尚婢婢,尚婢婢也放下茶杯,不急不忙的接过了手书,将其拆开后一目十行。
“呵呵……”
尚婢婢轻笑道:“这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两年前是我找刘刺史借粮,如今反倒成了他找我借粮了。”
“我家刺史日后必有厚报!”旅帅郑重行礼,尚婢婢却道:
“你先下去休息,明日我给你答复。”
“是……”旅帅心知尚婢婢和尚摩鄢有事要商议,因此没有逗留,在兵卒的接待下离去了。
眼见他消失,尚婢婢这才递出了手书:“看看吧。”
“是……”尚摩鄢接过阅览,而手书内容也并不多。
开篇先是寒暄,随后刘继隆便提起了借粮和那一万多汉人的事情。
信中刘继隆表示他现在确实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给尚婢婢,但若是尚婢婢愿意借粮借人,等他收复河临渭三州,可以支援甲胄及铁料,帮助尚婢婢夺下吐谷浑青海地区和多麦川西北地区。
对此,尚摩鄢皱眉道:“吐谷浑我们已经承诺让拓跋怀光去攻取,多麦地区人口众多且风气彪悍。”
“我们如果能拿下多麦,麾下部众恐不下三十万,但刘继隆此时所说的话,日后是否能作数?”
鄯州和廓州并不是没有铁矿,只是开采难度很大,几乎是用人命来填。
河临渭和陇南七州倒是有铁矿和金矿,但尚延心不好惹,而陇南七州地势险要,虽然分裂,可拿下任何一州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尚婢婢知道自己两个儿子的能力,复杂的陇西不是他们能守住的,但多麦不一样。
多麦大大小小的贵族虽然武力强大,但收服之后,基本不会有其它势力染指。
如果刘继隆真的能帮助他们占领多麦,借粮倒也没有什么,但借人嘛……
“刘继隆既然敢于承诺,那自然是作数的,这点我相信他。”
“不过借粮还粮容易,借人他要怎么偿还?”
尚婢婢琢磨道:“我原本是想把人卖给他,现在他没了粮食,反倒要向我借粮借人。”
“这些人我留着可以耕种,还给他,我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闻言,尚摩鄢道:“那就只借粮食,不借人!”
“也不行。”尚婢婢摇摇头,随后才道:“人还是要借的,但不能借多,影响到我们。”
“这样吧,挑一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家室的孤身给他送过去。”
“至于借粮……”尚婢婢沉吟片刻,随后才不舍道:“我写信给拓跋怀光,让他调五千石去龙支。”
“秋收之后,你再调五千石粮食,凑足一万石,派些人送去五泉给刘继隆。”
距离秋收不过三个月,尽管拓跋怀光占据鄯州,但尚婢婢让他调个几千石粮食还是不成问题的。
“是!”
尚摩鄢行礼应下,而尚婢婢也看向书信道:“这一万石便当还了当初的人情,至于多麦的事情……”
他沉吟片刻,而后摇头轻笑:“等他拿下尚延心再说吧!”
“拿下尚延心?”尚摩鄢深吸一口气道:
“刘继隆手里只有一个兰州,这兰州人口逃亡大半,还没我驻守的龙支城人口多。”
“依托这点人口,刘继隆连大军的民夫都凑不齐吧?”
尚摩鄢不太看好刘继隆,可尚婢婢却摇头道:
“我始终觉得他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人,更何况当年尚延心五千精骑都没能奈何他,如今尚延心实力还不如当年,而刘继隆却手握数千甲兵。”
“即便他吃不下河临渭三州,恐怕也能把尚延心弄得灰头土脸。”
见自家阿爹这么说,尚摩鄢也就不再多说了。
翌日清晨,尚婢婢手书一封,让归义军的旅帅率轻骑返回兰州。
与此同时,刘继隆拿下兰州的消息,也随着时间推移传遍陇西各州。
“刘继隆突袭拿下了兰州?”
六月尾巴,河州抱罕县衙内的尚延心靠在椅子上,表情惊诧。
近两年的时间过去,尚延心不复当初祁连城之战时的健壮,反而朝着肥胖靠近。
他脸上长出了横肉,整个人比两年前老了好几岁不止。
桌案上的酒肉,足以说明一切,而他即便惊诧,却还是拿起酒杯喝了一口。“这个刘继隆,他还真的要来收复陇西?”
尚延心狐疑不定,不过却并不担心。
整个陇西都知道,兰州人丁稀薄,加上昔年唐廷所修水渠淤堵,而陇西又没有什么治水人才,因此兰州积淤的情况会愈发严重。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平原盆地是香饽饽,可到了旱季,便只有河谷、山谷才能让人苟活下来。
鄯州、廓州、河州、渭州及陇南都是地形复杂的地方,可当地的人口却远超兰州。
雪水和河流,给予了它们养活一方的可能,而兰州只能人丁逃亡,依附各州。
“乞利本,要不要派人去看看兰州的情况?”
一名都护起身询问尚延心,尚延心却喝了一口酒道:“有什么好看的?”
“兰州那地方被论恐热祸害不浅,连三千男丁都凑不出来,耕地积淤荒芜,牧群也少得可怜。”
“再说了,我有凤林关在北,刘继隆拿什么打进河州?”
“他先渡过今年的旱季再说吧!”尚延心放下酒杯,拿起一块羊排便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见状,都护也坐回了位置,低头吃起了羊肉。
放眼望去,整个内堂十余名百户都埋头吃肉,而越过他们来到衙门外,抱罕的百姓虽然算不上瘦骨嶙峋,可浑身上下也没有二两赘肉。
饶是如此,河州却已经是整个河西除秦州以外,过得最舒心的几个地方了。
起码他们还能喝粥,不用沦落到吃麸糠、啃草根。
“秋收之后,把牧群收整收整,和鲁褥月他们一起贩往秦州,弄些粮食过来,长安的那群家伙最喜欢吃羊了。”
尚延心将吃光的羊排丢在桌上,毫不在意的吩咐着。
都护闻言点头,不多时又担心道:“可如果秦州的唐将不收,那该怎么办?”
“不收?”尚延心冷哼,拿起麻布擦了擦油腻腻的双手:“那就带兵过去,逼他们收下!”
“是!”都护脸上也露出几分狠厉,显然对入寇秦州,武装贩卖牧群的事情十分赞同。
不止是他,而是衙门内的所有百户都点头附和,毕竟在他们看来,自己种地哪有抢粮来得爽快?
秦州自从投靠的大唐后,大唐
就不断通过陇道运送粮食给当地百姓。
秦州十余万人口,劫掠一场就足够河州吃一两年了。
这般想着,众人都做好了入寇秦州的准备。
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老实实放牧耕种才是他们该做的事情。
至于刘继隆,兰州那个衰败的地方,根本就不值得他们关心。
兴许在他们看来,兰州已经彻底不行了,哪怕刘继隆入主当地,也无法改变当地的情况。
只可惜,在他们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刘继隆却在做着令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事情。
“没错,就是这里,地底的暗渠最少要在地下三尺,这样才能避免河水蒸发。”
“若是需要水浇灌耕地,直接踩踏这个小型的水转翻车就行。”
七月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