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35章 开诚布公
“怎么会?!”
“节度使怎么会舍得让您走?”
“我们要去陇西吗?”
“刺史去哪,我李骥就去哪!”
诸将忍不住出声,李骥更是直接表态。
诸将之中,唯有马成沉着脸色,显然猜到刘继隆要说的话。
面对他们,刘继隆也沉着道:
“虽说此前我便与你们说过这件事,但收复姑臧就在这几个月内,而姑臧收复后,昌松费不了什么时日就能收复。”
“届时留给我军休整的时间就不多了,况且军中又有多少人愿意跟随我们南下陇右,这些都需要你们去旁敲侧击。”
他的目光不停扫视众人,好在众人目光都十分坚定,没有人目光飘忽不定,这让他略感欣慰。
尚铎罗、马成不必多说,而李骥也已经表态,因此没有表态的人只有张昶、耿明、郑处、斛斯光四人了。
“刺史放心,这些事交给我们就行!”
张昶作揖表态,而郑处也作揖道:“末将有一担心,请刺史解惑!”
“说吧。”刘继隆及时回应,而郑处则是皱眉道:
“我们应该如何询问兵卒?”
他道出了事情的难点,毕竟现在大军正在准备进攻姑臧,倘若刘继隆放出消息,扬言收复凉州后便要南下陇西,那恐怕会打击到大军士气。
对此,刘继隆也开口道:“这件事,我与节度使商量过。”
“你们只需要告诉将士们,是否愿意南下进攻兰州并迁徙家人前往兰州便可。”
“拿下了兰州,到时候再与将士们开诚布公,到时候若有人不愿南下,便将他们留在兰州,我军南下便是。”
刘继隆说罢,张昶才反应道:“刺史,您的意思是,兰州不归我们?”
“对啊,我们去打兰州,拿下兰州之后不归我们?”李骥也反应了过来。
面对二人的诧异,刘继隆只能解释道:
“兰州毕竟是河西要道,如果被我们占据,节度使和小张节度使虽然不会说什么,可架不住旁人撺掇。”
“河州,才是我们的落脚之地……”
他话音落下,众人面面相觑,而张昶直接看向尚铎罗:“尚铎罗,你在河渭三州征战过,你觉得兰州要不要让?”
“这……”尚铎罗沉吟片刻,随后摇头道:
“兰州如果让出来了,那我军手里就没有几块平坦的地方了。”
“你们没去过陇西,所以不知道。”
“陇西不比河西,陇西河流、山川众多,成片的平原很少,所以一旦遭遇大旱就容易饥荒。”
“兰州的治所五泉县就处于一块河谷平原中,虽然面积不大,却也能开垦出数十万亩水浇地。”
“如果放弃兰州,那就等于放弃了日后的一大粮仓。”
“河州虽然是人口大州,可境内多山川,少平地,耕地不过十余万亩,养活百姓都十分勉强,想要养军更是艰难……”
尚铎罗声音渐渐变小,而张昶听后立马看向刘继隆:“刺史,您听听!”
“刺史,如果真的这样,那兰州可不能让出去。”李骥沉声开口。
显然,随着刘继隆开诚布公,张昶和李骥、尚铎罗三人已经在以自身角度思考问题了。
换做以前,他们是肯定说不出留住兰州这种事情的,毕竟张议潮和张淮深对他们也算恩重如山。
刘继隆面对他们的质问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郑处和马成:“你们二人觉得呢?”
“兰州……确实不能让,或者暂时不能让,不如留下五泉,把广武让出去?”
郑处不太想因为一个兰州和归义军翻脸,毕竟他受到了张议潮叔侄的恩惠,所以他选择了折中的办法,让广武而留五泉。
刘继隆闻言看向马成,可马成却道:“不如与小张节度使约法三章,拿下河州再让出广武,拿下临州后再让出五泉?”
“怎么还是要让啊!”张昶不满道:“五泉必须留下,你说是不是!”
他看向尚铎罗,可尚铎罗这次却没有站在他这边,而是摸着短须道:
“如果拿下临州,那确实不需要五泉了,毕竟临州治所的狄道也算是谷地,有水浇田十余万亩,并且能依靠洮水进攻洮州和渭州。”
“如果能拿下河渭临三州,再拿下陇南,刺史麾下起码能有二十万部众,养兵一万不成问题。”
尚铎罗为众人描绘了不错的图景,至此张昶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直勾勾看着刘继隆,等他决断。
对此,刘继隆沉吟后才道:“拿下凉州后,我再与刺史说说这件事。”
“是!”见他如此,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随后开始商讨起了应该如何选人。
在众人看来,那些孤身的兵卒无疑是最好拉拢的对象,不过这种兵卒,整个山丹军也不过七八百人,并不算多。
只是对于刘继隆而言,七八百人就足够了。
反正攻打兰州时,自己还是归义军的将领,大不了拿下兰州后时间练兵就行。
他比较在意的,还是甲胄的问题。
正因如此,姑臧和昌松的甲胄,就成了
一名索氏校尉策马来到南城营盘阵前,嘴里骂骂咧咧。
索勋闻言皱眉,瞥了他一眼后,此人才闭上了嘴。
见他闭嘴,索勋往西边看去,果然看到了民夫正在往他们这边种地。
由于有床弩的威胁,因此他们种地都是在护城河一里外耕种。
姑臧城外有三十余万亩耕地,哪怕在护城河一里外耕种,却也有十余万亩耕地能被他们使用。
这些日子,嘉麟不断派出民夫运送粮食到前线,民夫基本都被张淮深留下了。
眼下民夫的数量早已突破万人,搭配数千匹挽马,耕种十余万亩有些吃力,但这些粮食一旦长成,归义军又能平添一笔军粮,索勋虽然急躁,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有军令立马告诉我!”
索勋调转马头返回本部的营盘内,而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在城南,同样发生在城北的李仪中所部。
哪怕就是张淮深的本阵,这些天也有不少浮躁之声。
唯一足够平静的,兴许就是马城河对岸,东南方向的刘继隆所部了。
刘继隆每日带着精骑们在外放马,时不时打些野味来打打牙祭,日子十分平静,军中也没有什么浮躁之声。
毕竟他麾下的精骑,多是山丹和鄯州精骑,只有二百张掖精骑。
山丹和鄯州的精骑,早就被他训练的如臂使指,对于他的军令也从不质疑。
刘继隆既然与他们说安心等着,那他们自然就安心等着了。
相较于他们,城内的番兵却渐渐浮躁,每日在城头对外叫骂。
只是距离相隔太远,归义军的将士们根本听不到他们在骂什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