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104章 置军归义
“铛…铛…铛……”
八月,当钟鼓之声在长安宣政殿外回响,宣政殿台阶之下,已经换上从五品官袍的张议潭抬头仰望宣政殿,心里百感交集。
他从灵州一路赶赴长安,路上见到了太多太多事情,也明白了为何悟真会不对大唐抱有期望。
灾荒、兵乱、吏治腐败……
那些经历不断在张议潭脑中闪过,使得他原本坚定的信念不断瓦解。
可是河西离不开大唐,而他也必须为河西求得援军。
“宣,沙州长史张议潭入殿!”
当宦官的声音从高台传来,张议潭整理了心情,一步步走上了台阶,来到了宣政殿门前。
随着他走入殿内,满朝文武纷纷朝他投来了目光。
顶着群臣的目光,张议潭双手呈着张议潮的手书,一步一步走到了台下。
“臣沙州长史张议潭,奉沙州节度使张议潮之令,入朝献捷……上千万岁寿!”
“平身赐座……”
“臣谢恩!”
高台上,李忱的声音悠悠传来,而张议潭也缓缓起身,待宦官在他两腿之间放好月牙椅后才安心入座。
宦官将他手中张议潮手书接过,走上高台后递给了李忱。
李忱将手书拆开,一目十行阅入眼底,脸上喜色渐渐藏不住。
“张长史,便由你将捷报告诉殿上诸位吧!”
“臣领命……”
李忱有意将捷报内容搞得隆重些,而张议潭也自然配合。
他双手作揖,隆声开口道:“大中四年四月,沙州节度使议潮发兵略定瓜、伊、西、甘、肃五州。”
“九月,鄯州尚婢婢来投,议潮挥师东进,甘州刺史张淮深率兵击论恐热,获兰、鄯、河、岷、廓五州图籍。”
“此十州与沙州,共十一州图籍皆由臣护送至长安,如今便在宣政殿外!”
他的声音不算大,可对于群臣来说却振聋发聩。
如若张议潭所说为真,那河西大半已然收复,只剩陇西、陇南一隅之地了。
一时间,群臣都不自觉挺直了脊背,而李忱更是满意扫视群臣。
“张刺史收复河湟十一州,实乃我大唐幸事!”
“自此之后,河湟之地尽入我大唐之手,陇西等地番贼不过疥癞之患,何足惧哉!”
李忱虽然这么说,可话里话外却没有提到封赏的问题。
张议潭闻言作揖:“陛下,臣等虽收复十一州之地,可重镇凉州、渭州尚未收复,请朝廷赐河西节度使旌节,派兵驰援河西!”
“……”听着张议潭的话,李忱隐晦皱眉,殿内的令狐綯、裴休等人纷纷心里一紧。
好在李忱没有发作,微皱的眉头很快舒展,他佯装大度:
“呵呵……张长史莫要着急。”
“出兵河西一事,需要等朕与群臣商议,并非三言两语间就能定夺。”
“你先退下休息,朕不日再传唤你。”
张议潭还不知道自己犯了忌讳,只是欣喜叩首:“臣告退!”
他起身后退走出殿外,期间李忱脸上保持笑容,直到张议潭退出宣政殿,他才收起了笑容。
“诸位,刚才张长史所言,诸位以为如何?”
他的话一经说出,群臣面面相觑,始终未有一人站出来。
见状,卢商主动站出来开口道:“陛下,虽说河西义旅收复十一州土地功绩可嘉,但是否忠心,尚未可知。”
见卢商站出来,殿内其余大臣也陆陆续续站出来表达态度。
“陛下,朝廷自乾元以来,便不再设河西节度使,如今复设,臣恐日后有乱。”
“陛下,臣附议……”
“陛下,张议潮等人忠心不明,贸然册封其河西节度使,恐怕不妥……”
见皇帝没有反对,群臣先后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对此,李忱心里舒服了不少。
虽说张议潮收复了十一州土地,可如此一来,张议潮所率河西义旅的实力便不容小觑。
尽管还有陇西地区隔绝张议潮和朝廷的接触,但以张议潮不到三年就收复十一州土地的速度,说不定哪天就收复了凉州和陇西。
届时,他们仅与朝廷隔着一座陇山,这让李忱怎么放心。
眼下经群臣之口,堵住了张议潮想要获得河西节度使一职的想法,李忱心里自然满意。
不过对于处处标榜“太宗”的李忱来说,什么都不做,又显得他有些薄情寡恩。
因此在经群臣之口驳回张议潮想要河西节度使一职后,他便面色为难道:“可有功之臣毫不封赏,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忱话音落下,一直没有行动的宰相令狐綯便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河西节度使虽不可授,但可以昔年沙州豆卢军为根据,改编归义军,授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及十一州观察使。”
“如此一来,既不会让张议潮寒心,又能授以河西大义,想必张议潮必然感激涕零!”
“此外,为了方便与河西联系,理应留沙州长史张议潭在京为官。”
“臣以为,可授张议潭正三
李渭跟在一名千户身后,旁边还跟着李仪中和十余名山丹精骑。
他们此刻下了马,步行往牙帐走去。
在嗢末人的营盘外,酒居延所率的精骑虎视眈眈,一旦李渭等人遭遇危难,他就会立即动手。
穿过一顶顶帐篷,随着头人脚步停下,一顶用兽皮缝制起来,不算宽大的帐篷便摆在眼前。
帐篷的帐帘是掀开的,李渭等人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情况。
在牙帐内,十余名头人正在张望他们,而坐在主位的是一名四五十岁,发须有些灰白的男人。
“请!”
头人示意二人进去,随后转身拦住了十余名山丹精骑。
“你们在外面等着。”
李渭交代一声,便与李仪中走入牙帐内,受到十余名头人注视。
吐蕃语是河西的通用语,因此也不用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
“你们是河西的唐人,来找我干嘛?”
那个四五十岁的嗢末头人便是统帅白亭海嗢末人的杜噶支,他在十年前在白亭海聚众落草,直到如今,已然拉出了近万帐的嗢末人。
见他如此,李渭开门见山道:“为了帮大汗而来!”
“帮我?哈哈哈……”杜噶支忍不住大笑,其余小头人也纷纷笑出了声。
对此,李渭不为所动,只是安静站在原地,等待杜噶支向他开口。
杜噶支原本想着让李渭自己说出来,可两人熬了一盏茶,最终还是杜噶支忍不住开口道:“说罢,我哪里需要你帮忙?”
话音落下,众人都看向李渭,而李渭也不紧不慢道:
“大汗和诸位还不知道,河陇的论恐热因饥荒而诸将逃离,许多部落纷纷选择靠山投奔,而凉州便是他们去处之一。”
“从五月以来,大大小小有上万吐蕃人投靠凉州,其中拥甲者近千人。”
“我军虽然两次东略凉州,但也不过才杀伤番贼数千,斩杀了嘉麟东本莽罗将罢了。”
“如今凉州获得河陇助力,我军尚且有焉支山作为依靠,可贵部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
“马上入秋了,我相信大汗肯定派出探马去南边探查了凉州五城诸部放牧情况。”
“可如今凉州严防死守,即便是大汗,恐怕也不敢说在今年的秋收时节能安然掠得足够牧群吧?”
“没有了牧群,这个漫长的冬季,大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