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86章 竹杠反敲
“咩……”
“好了,五万七千四百二十四只!”
山丹城外,随着一名兵卒将最后一只羊驱赶出栏,此次东略羊群所获成果便停留在了他所说的数字上。
这串数字很快被汇报到了远处的牙帐下,而牙帐内则是端坐着刘继隆、尚婢婢及尚铎罗等人。
刘继隆十分精神,尚婢婢则是面容有些臃肿,显然昨夜没少“操劳”。
“如约定所说一般,牛马归我,这羊群对半。”
“这羊群对半后,节度使是否还要借粮?”
“若是要借粮,也是按照先前所说,按照羊一只,粮一石交换。”
帐内,刘继隆笑着看向尚婢婢,并没有狮子大开口,而是按照原本的约定来商讨。
见他如此守信,尚婢婢及他的两个儿子都纷纷投来诧异的眼光。
在这乱世之中,守信之人本就不多,更何况刘继隆身为强者还如此守信,这让尚婢婢三人都不由感叹他是个忠厚人。
“这羊群我带走两千,剩下的折粮。”
“粮食我留下二万石,带走剩下的,如何?”
尚婢婢试探着询问,毕竟鄯州背靠高原,而他又是没卢家族出身的权贵,只要有粮食,不愁换不到羊群。
“可以!”
刘继隆颔首同意,这让尚婢婢舒缓了一口气,同时低头看向眼前的茶水道:
“这茶叶倒是新奇,不知是否可以用来贸易?”
祁连山解冻时间已经不远,尚婢婢自然要回返回鄯州后,如何治理鄯州做准备。
山丹的炒茶,保质时间长,而且口感解腻,尚婢婢相信这炒茶可以获得许多逻些城贵族的青睐。
他的想法,与刘继隆的想法不谋而合。
炒茶这玩意,本就是为了打通市场的商品,不然仅仅为了刘继隆个人口腹之欲,大可不必那么大费周章。
“每百斤换马一匹,如何?”
刘继隆端着茶抿了一口,轻描淡写说出一个价格。
尚婢婢点头:“可以,另外我还想与果毅商量一下别的生意。”
“麻布、铁料、茶叶、粮食……这些都是我鄯州需要的商品,为此我可以用马匹来交换。”
尽管此时的气温还没有下降,可高原之上却已经有很多物资没办法自给自足。
虽然还达不到明清时期“番人不得茶皆病死”的程度,但有高原的奴隶起义此起彼伏,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
这种情况下,对高原倾销商品,从河西获取商品这一内一外两条路子就成了恢复鄯州民生的最好手段。
对此,刘继隆自然不可能拒绝,而他更不担心尚婢婢会因此坐大。
说到底,尚婢婢玩些手段还可以,但军事能力太差。
即便他回了鄯州,他手下能打的将领也不过就是尚铎罗、拓跋怀光二人罢了。
加上他两个儿子不成材,而他却接近五旬年纪,指不定再过几年就会去世,所以刘继隆根本没必要担心他。
相反,他还准备利用尚婢婢来搞些事情。
当然,这些事情不是在现在搞,而是要等到他们收复凉州及陇西后再搞。
历史上张议潮和张淮深的下场告诉了刘继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中晚唐的唐廷讲忠诚只会被欺负,得像河朔三镇时不时给唐廷亿点小小震撼才能活得滋润。
只是这份震撼不能由刘继隆他发动,所以尚婢婢就成了一个最好的人选。
想到这里,刘继隆才回应起了尚婢婢的话:
“互通有无才是发展之道,节度使所说的这些,我会让人在节度使返回鄯州后解决的。”
“好好好……”尚婢婢笑呵呵点头,而后看向远处的牧群:
“既然如此,那请果毅将牧群和粮食分出来,我先带牧群与粮食回营吧。”
“好”刘继隆颔首,随后召来崔恕、陈靖崇去划分牧群、调来粮食。
按照二人商议好的,崔恕发动全城军民,在一千五百余鄯州军的帮助下,在一个时辰内调出了六千余石粮食。
为了运送这批粮食,山丹几乎把城内的板车都借给了尚婢婢。
尚婢婢要这些板车倒也没用,毕竟之后拓跋怀光派人护送鄯州汉人前来山丹时,自然会带来足够数量的马车,因此在粮食运抵营盘后,尚婢婢就让尚铎罗带人将板车还了回来。
随着牧群和粮食交易结束,除了粮仓中还储有尚婢婢的二万石粮食外,二人便再没了利益上的纠纷。
原本以为这一日会平安度过,只是不曾想临近黄昏时,北边却远远出现了一队人马。
经过塘骑回禀,刘继隆这才知道张淮深率精骑赶来山丹。
“娘贼的,这次换我们被打劫了!”
衙门内,刘继隆得知张淮深到来,立马苦笑着对陈靖崇、李仪中他们预言起来。
几人面面相觑,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无奈。
“走吧,去北门接刺史去。”
刘继隆起身招呼众人出门,不过一刻钟便来到了北门门外候着。
张淮深倒也没让刘继隆等太久,在他们抵达北门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策马带着百
尽管这一切事情,都是刘继隆发动山丹军民一件件干的,可刘继隆也没让百姓白干。
在秋收之前,百姓们干活的工价是大口每月七斗粮,小口每月五斗粮。
秋收之后,尽管百姓有了自己的粮食与耕地,但衙门带百姓干活,依旧发放口粮,并没有以徭役的名义征发他们。
尽管工价从每月七斗降低至每月三斗,但这也是一笔不俗的外快,况且干的都是利民的事情,山丹百姓也乐得干活。
如今最艰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发展,等待山丹财政“收大于支”后,便可以发兵东征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跟着张淮深走入了衙门内。
张淮深走到正厅主位坐下,刘继隆坐在次位,而下首左右则是各自坐下李仪中、陈靖崇等将领。
崔恕站在刘继隆身旁,准备随时回答刘继隆、张淮深的问题。
瞧着眼前这井井有条的山丹县衙,张淮深不由想到了自己那勾心斗角的甘州衙门,忍不住感叹道:
“将你视作良将,反倒是委屈你了。”
张淮深这话把刘继隆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小心翼翼道:“刺史,我在这干得挺好的……”
“嗯?”张淮深看向刘继隆,见他一脸小心翼翼,反应过来后立马笑道:
“我只是觉得你理政有一手,并未有调离你的意思。”
“那就好……”刘继隆舒缓一口气,随后笑着为张淮深倒茶:
“刺史,这是山丹的炒茶,您尝尝。”
“嗯”张淮深应了一声,随后端起茶杯看了一眼那绿色的茶水,没有犹豫的饮下。
他细细品味,不由点头称赞:“虽说苦涩,但入口回甘,十分解腻。”
“我让崔恕装了五百斤,等刺史您返回山丹的时候带回去分诸位上官尝尝。”
刘继隆笑着为他斟茶,张淮深颔首后打量了眼衙门正厅的布局,接着说道:
“此次你东略有功,我会为你记功的。”
“此外,你既然东略成功,想来也大概了解了些凉州的实力吧,如何?”
张淮深自然不会简单为了打秋风就来山丹,毕竟张掖那边可是一堆事情需要他处理。
他来山丹的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了解凉州的情况,为日后东进做准备。
见他这么说,刘继隆也将番和、嘉麟的情况道出,同时推测道:“我估计凉州五城的披甲番兵最少有七千人,其余的轻兵不低于三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